摩編最近運動的時候,開始注意一件以前從沒在意過的事:
👀「我的心跳,到底跳得夠不夠燃脂啊?」
平常你們在跑步、騎飛輪、跳Tabata的時候,
是不是也有一種:「我汗流浹背,應該瘦爆了吧!」的感覺?🤣
很多人以為運動就會瘦,但其實,不是流汗越多、喘得越兇,就一定瘦得快!
關鍵在於——你的心率,有沒有落在「燃脂區間」裡!🫀
你可能會問:「什麼是心率區間?」
簡單來說,就是根據你的心跳快慢,分成不同訓練強度。像這樣👇
📌 Zone 1(50–60%):輕鬆恢復,ex : 日常走路、散步
📌 Zone 2(60–70%):燃脂區段!🔥ex : 超慢跑、自行車
📌 Zone 3(70–80%):心肺強化,ex : 慢跑
📌 Zone 4(80–90%):乳酸耐受,ex : 短跑初段,運動期間會喘氣
📌 Zone 5(90–100%):爆發力訓練,ex : 短跑衝刺尾段,可能會喘不過氣
在 Zone 2 的強度下運動,也就是你最大心率的 60–70%,
身體會優先使用脂肪當作能量來源,這正是我們想要的燃脂節奏!💪
那怎麼算出自己的燃脂心率呢?
📌 先用公式算最大心率:220 - 年齡
比如你 30 歲,最大心率大約是 190 bpm
✔️ 燃脂區間 = 190 × 0.6 ~ 0.7(60%-70%) → 114~133 bpm
當你運動時心跳落在這個區間,脂肪動員比例最高,燃脂最有效!
這不只是感覺而已,根據《運動生理學 Exercise Physiology》與 ACSM(美國運動醫學會)指出:
🔬 在中等強度(約 60~70% HRmax)的運動中,身體主要依靠脂肪來供能,
對想減脂的人來說,這是效率最高的燃脂策略之一!
像摩編自己現在運動,就會配戴心率手錶或運動手環,
盡量讓自己「跳在對的區間」,做一些穩定型有氧,像是:
✅ 快走
✅ 超慢跑
✅ 飛輪
✅ 登階機
讓心跳維持在燃脂區間內,大約 30~45 分鐘,運動完覺得舒服、輕盈,又有成就感!
如果你還是憑感覺練,其實也可以用「說話測試」:
✅ 可以講話,但不能連續唱歌 → 恭喜你!差不多就在 Zone 2 🎯
當然啦~如果今天你目標不是減脂,而是增肌、衝心肺,
那就可以進入 70%以上的強度區間,讓身體進入不同訓練模式。
但如果你的目標是:瘦身、減脂、提高代謝,
記得:「不是跳越快越好,而是跳在對的範圍內!」❤️
🎯 摩編小提醒:Zone2 雖然燃脂效率高,但總熱量消耗有限,
減脂最終還是靠熱量赤字+飲食控制+持續訓練才有效唷!!!
摩粉們~你們有在看心率運動嗎?還是純憑感覺跑?
留言告訴摩編:你平常最愛的燃脂運動是什麼吧! ⬇️
參考資料 : DOI: 10.1519/JSC.0b013e3181bac5c5、https://reurl.cc/pYZl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