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肌少症」就是肌肉質量減少合併肌肉力量的下降,
不只會影響行動能力,還會影響身體機能和生活品質,
甚至會增加跌倒骨折、代謝症候群、心血管疾病、失能等風險機率,
且人體的肌肉量在 30 歲後每年就會減少 1-2%,
60 歲後的自然老化加上慢性病問題,更會加速肌肉量的流失,
建議大家提早檢測,進而提早預防唷🤓!
那麼如何在家裡進行簡易的自我檢測呢?
我們先將雙手的食指與拇指,把小腿最粗處圈起來,
若圈起來後有縫隙,則有可能是「肌少症」;
另一種方式是先將膝關節彎曲成 90 度,並使用皮尺測量小腿最粗處,
若男性小於 34 公分,女性小於 33 公分,就是「肌少症」的高風險群。
醫師的檢測方式則會測試肌肉平衡功能、手的握力、由椅子站起來的速率和
走路速度等,若有功能減少的問題,才會更進一步使用儀器測量。
肌少症目前主要是要透過「改善營養」以及「運動訓練」來治療,
建議每週進行 3-4 次有氧運動,每次 30-60 分鐘,如健走或游泳等,
搭配每周進行 2 次阻力運動,每次約 30-40 分鐘,如深蹲或舉啞鈴等,
飲食補充則主要以蛋白質為主,例如蛋、豆類、海鮮、肉類,
只要調整飲食和持之以恆地運動,便能有效改善肌少症,
若對於肌少症有任何疑慮仍建議諮詢專業的醫師及教練喔!
此外,年輕人也是有罹患機率的,別仗著自己還年輕就亂吃又不運動,
反而更該把握年輕時好好儲存肌力的老本才對~😁
預防勝於治療,平時就該保持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才是最正確的!
參考資料 :
https://health99.hpa.gov.tw/storage/pdf/materials/12341.pdf
https://www.chimei.org.tw/main/cmh_department/59012/magazin/vol137/04-1.html